2008年9月12日 星期五

關心:從聆聽到指揮;緊張:從壓力到沮喪

高中的時候,一次跟舅舅聊天,他忽然語重心長得跟我說:「達達(我的乳名)你要知道,天底下是有黑色的、白色的,但黑白分明的事物畢竟不多,世界上最多的,是那些模模糊糊的灰色地帶。」雖然這樣的道理並不是從高中才開始拿來說嘴--還記得小學的時候就會問別人:一加一等於多少?那時的答案除了二以外,還有甚麼田、王、洗髮精、雜七雜八的東西--但我發覺這個概念其實還可以延伸下去。

這篇文章的主題也就是在討論態度上的改變,其實是有強度上的關聯性的。

我灰色地帶的定義:隨著輕重緩急不同,對於旁人的事情,我們關心的程度不同;對於自己的事情,我們緊張的程度不同。

我們對一件事物的重視程度,導致了我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。一個父親對兒子有著深切的期待,所以他對兒子的關心十分強烈,因此對於兒子的所作所為,極度干預:比如說訂下規則早睡早起、不准與某些他看不慣的朋友交往、不能騎機車...如果兒子逆來順受,對於老爸這些「黎明即起、灑掃庭院」的家規都處之泰然,那還沒問題。但是麻煩的是,這樣的規範通常會讓父子之間起著很大的家庭革命。相反的,朋友之間的關心,就通常不會這麼強迫,尤其是互吐苦水的時候,不一定需要給朋友甚麼強而有力的解法或人生經驗,只要靜靜的聆聽、那也就夠了。

然而很現實的是,這的確代表某種程度上,朋友沒有辦法像親人一樣那麼的關心我們。不過猛藥也不是天天都能吃,朋友間的互動就是比期待深刻的親人間輕鬆。

對於自己注重的事物,人也有大小強度不同的態度去處理--毫不關心的冷漠、因為在意而緊張,到太過在意而沮喪。

關心與緊張的態度就像是兩道光譜,我們在處理一件事情的時候,或許可以看看自己到底有沒有過度關心或是緊張過頭了。

時時調整自己的步伐,讓自己能夠更輕鬆的看人生。

----

寫得像是副刊上面的激勵人心小品?
因為我實在不想紀錄自己的生活
所以寫成了批判自己生活的文章嗎

3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漂亮 寫的像副刊小品

pelle 提到...

有杏林子的感覺...

Leoncio S.K. 提到...

哈,我的確是坐在房間裡頭慢慢的寫,雖然沒有說過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這類...